化肥负面作用被严重夸大,有机农业不是大众农业,科学高效利用是出路!

2017-11-15 15:41:20

俗话说: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。”

如今,在我国很多地方,庄稼“这枝花”真的几乎全靠化肥“当家”。但是,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,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。

笔者以为,化肥对提高农业产量功不可没,至少在未来相当长远的一段时间,人类要吃饱肚子,不可能摆脱对它的依赖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认识、合理利用,尤其是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。不论从农业、经济还是环保的角度,这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化肥的负面作用被严重夸大

由于不合理的宣传,人们对化肥的认识陷入很大的误区,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决策。例如,有报告这样表述:“连续大量施用化肥不仅浪费资源、增加农业生产成本,也带来水体富营养化、温室气体排放、土壤酸化和病虫害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。”

于是,“连续大量施肥”成了现代农业的代名词。

那么,我国农业施肥是否合理呢?

业界一般认为,合理的施肥水平为225公斤/公顷。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字,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.82亿亩,茶园面积为0.40亿亩,果园面积为1.97亿亩;同年,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995.9万吨,其中氮肥约3239万吨,合每公顷氮肥不足180公斤。何来严重过量之说?

再说,土壤酸化跟化肥有啥关系?

我国确实存在土壤酸化问题,但主要是施用化肥造成的吗?新中国成立前,我国几乎没有施用化肥,南方农民不也常在田里施用石灰改良土壤吗?根据“植物酸生长理论”研究,植物在生长过程中,根系会分泌H+离子酸化土壤,而且植物生长量越大,酸化土壤的效果就越大。如果与施肥有关的话,那也是因为施肥使植物生长旺盛,分泌的酸越多,土壤酸化的速率就越快。对此,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改良土壤即可。

很多公众认为施用化肥的农产品是不安全的农产品。

在此需要指出:化肥不是农药,它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,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都是通过吸收肥料中的氮、磷、钾等营养元素后转化合成的。

很多试验表明: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中的蛋白质含量,营养元素合理配合施用可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等。当植物营养不足时,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,也会严重影响品质。

目前,很多诸如“瓜不甜、果不香”的原因是:没有合理施用化肥,而不是化肥造成了品质下降。

上一篇: 小麦黄苗,红苗,紫苗,黄白苗,褐色苗,怎么防治?
下一篇: 打药时这样就错了!科学混配农药,不是 “一锅炖”